WK綜合論壇, WK综合论坛

查看:2618 回復:1 發表於 2012-5-2 12:41:32
累計簽到:4 天
連續簽到:1 天
跳轉到指定樓層
楼主
發表於 2012-5-2 12:40: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VIP精品區,資源無限好賺金任務區,輕松賺金幣
加入VIP,享受高級特權宣傳賺金又升級,超級棒

[文學] 老电影里的“坏蛋”们[63P] [複製鏈接]

他们基本上多演“阶级敌人”,让观众恨得咬牙切齿。但他们是好人,为中国电影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他们中的好些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政治运动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几十年抬不起头,有的还枉送了性命……
; w( \; v( ~7 G) D, I9 u6 J3 o, _2 v/ }
, L$ [2 K+ f$ c% k% [7 c. J; d5 r
《红河激浪》中的孙百岁& s9 M0 m9 _8 a7 f# Q
! @7 p# `/ b/ P! I+ o1 Q
  安震江(1928年—1977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生于北京昌平,1948年入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1951年入文化部电影局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学习。1953年毕业于电影学校,后入北京电影演员剧团。1954年,在《沙家店粮站》中出演反角尚怀宗。1955年入长影任演员,先后在《平原游击队》、《虎穴追踪》、《地下尖兵》等多部影片中饰演角色。1957年,回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出《红孩子》、《红旗谱》、《暴风骤雨》、《侦察兵》等片,以专门饰演形形色色的坏蛋而著称。
* r/ y. k! w1 v! C" A" ~
0 }4 F% G: B& I# W0 h8 W2 d$ ]# f7 Z5 J+ d

$ e# Q, A1 N6 U  V3 g. S, U+ |$ A《地道战》中的汤司令. `, a$ c- W7 a8 X+ P6 a% N; U+ c
1 X% z. o% J; ~- r% `2 A
  刘江(1925——)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著名反派表演艺术家。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辽沈和平津两大战役。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部队文工团员、分队长、副队长等职。1958年起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长于塑造反派人物。参加拍摄的影片主要有《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突破乌江》、《谭嗣同》、《屠城血证》等;还曾出演过《考场》、《卖蟹》、《西游记》、《小神仙》等影视剧,为观众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坏蛋角色。他在《地道战》中饰演的汤司令,活灵活现,“高,实在是高”,成了台词里的绝对经典;《闪闪的红星》中的胡汉三,那句“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也仍让人记忆犹新。在《地道战》中刘江把他当年在哈尔滨见到的一系列汉奸、伪军、地头蛇、乡棍、地痞进行综合提炼,最后升华成一个日本人的走狗。“我就把他设计成一条狗,一条日本人所养的哈巴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恶心。”由于是走狗,所以在日本主子面前才会永远是“高,实在是高。”; d/ a9 u8 _  l2 O! g
 人的一生演一个坏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演坏蛋,更难的是这辈子的每一个坏蛋演得都让人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已经八十二岁的刘江老师心甘情愿地演了一辈子坏人) u& k% c8 O( ~' L) F+ D
: S1 W3 Y/ D( W$ d6 t" V- m7 m
7 f% @' P  `  ?: ?' t- J
$ }7 u. m( f/ d$ J; o. N
《白毛女》中的黄世仁
$ J3 i4 R; V1 _" D8 a  陈强1 u7 C# U1 F- u, ^
 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电影演员,以塑造反派人物见长,是中国银幕人物长廊中反面角色的代表人物。陈强1918年11月出生,河北宁晋人。1936年在太原并州中学读书时参加业余剧团。1937年随战地总动员会宣传团在晋西北演出。1938年至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1939年毕业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演员。1942年主演喜剧《二大伯》受到欢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工团演员,1945年因在歌剧《白毛女》中饰演恶霸地主黄世仁而知名。1947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后在《留下他打老蒋》、《桥》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53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55年入北京电影学校表演专修班学习。自1947年投身影坛后,陈强已塑造不同身份、不同类型的银幕形象20多个。《白毛女》中塑造的黄世仁和《红色娘子军》中塑造的南霸天,奠定了他在影坛饰演反派人物的地位。
+ {; ^- B# f) B" W/ W0 s 陈强不仅擅演反派角色,还参加拍摄多部喜剧片。如《魔术师的奇遇》、《三年早知道》、《父与子》、《瞧这一家子》等。陈强和陈佩斯被称为中国影视界的“父子兵”,两人的第一次合作始于197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喜剧片《瞧这一家子》,此后就是又一部反映父子题材的影片《父与子》,直到《二子开店》的推出,让这个系列作品真正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1 u# c: t. g7 A3 P. M
5 Q8 B+ M$ B' q

) _0 W& K; u  W! U6 |《六号门》中的朱把头
; N8 {  s/ Z: Q- E6 Y4 ?6 A- c* ~5 v" }  p
  葛存壮# q7 F2 t% J! P/ t9 E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塑造了一批鲜活的艺术形象,被称作北影厂独当一面的“反一号”。1928年12月出生,河北饶阳人。抗战胜利后在齐齐哈尔铁路医院做化验员,此时,因酷爱文艺,经常参加一些业余文艺活动。1947年考入齐齐哈尔文工团,作过演员,拉过胡琴,小提琴。1949年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开始了电影演员的生涯。1953年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工作。早年参加过电影《中华儿女》、《钢铁战士》、《白毛女》、《赵一曼》等影片的拍摄表演。尤以《红旗谱》中的地主恶霸冯兰池,《矿灯》中的日本经理"岛田"、《小二黑结婚》中的"金旺"、《小兵张嘎》中的日军龟田队长、《南征北战》中的蒋军参谋长、《柳暗花明》中的造反派头子、《大清炮队》中的清军守备叶守信等最为成功和著名。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理事。葛存壮老先生一辈子演过的片子其实比他儿子要多,但演过的好人又几乎很少。他曾说过,他一辈子最得意的作品就是:葛优。7 y, G( E( U: F- A: o. R$ l
1 i' G" H. n$ i" K" N) o1 k2 l  y
# ]7 _5 J& s7 [: ?+ D  E
《林海雪原》中的老道3 J/ K2 K, a- N4 X/ L8 i

7 Q3 ]6 Q( @0 S2 k3 N7 |* P5 x8 H  刘季云(1911年——1971年)
( g. `6 n" G6 c. P$ ?1911年出生,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1938年参加八路军,并参加著名的上党战役,之后于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战斗岁月里,他思想成长很快,尤其是艺术实践,使他积累了较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经验。
- D) q6 \7 l8 h% g解放后,1951年被调至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任演员。1953年调至北京,在总政文工团话剧团任演员。在此期间,曾在《第二次攻击》等剧中饰演角色。1956年被借用至八一厂参加影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的拍摄。以及次年拍摄的影片《五更寒》。由于他将革命老人塑造得真实,自然,在1957年被正式调至八一厂演员剧团工作。在这一时期,他拍摄了多部影片。例如:《英雄虎胆》、《林海雪原》等等影片。
. C& ?# [4 |) Z3 y 刘季云创造诸多银幕形象,多为配角,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塑造老年人的形象,第二种是反派形象。由于他饰演的反派人物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使他成为八一厂以塑造反派形象见长的电影演员。1966年参加拍摄《南海长城》一片,因文革未得以完成,并且又受到迫害,患有多种疾病。这样一位能塑造具有一定深度,有一定特色的好演员于1971年与世长辞。
2 N* e( e) d6 P) n
% V4 g7 @( q: Q- l& b6 j
- e, j. n4 O9 ^/ n2 c$ T《龙须沟》中的冯狗子
1 S! Q* }4 q  V- ?1 C' _0 `( I
  M2 }1 m# w# ~9 ~  Q/ F* W( @; B  封顺8 U* U+ t( m( V0 P" e3 M8 t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21年7月出生,辽宁沈阳人,毕业于奉天演剧专科学校。1941年在伪满映画协会当演员,1942年至1945年在上海新华影片公司、中华联合影业公司担任导演、演员,1945年转到北京伪中央电影制片厂三厂,直至1949年接管更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从影五十年,参演影片一百五十多部,而且专演配角,多为反派。如《吕梁英雄传》中的日本小队长、《龙须沟》中的冯狗子、《林家铺子》中的陆和尚、《小兵张嘎》中的胖伪军、《神秘的大佛》中的管家赖猴、《武林志》中的尤掌柜、《烈火金刚》中的解老转以及电视连续剧《夜深沉》中的张三等。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 W; y/ v! ]7 _

& m: b9 h+ E7 I% f, S: x  H% t
" [/ m6 p0 f4 D6 `
0 N' S% ^8 F$ W3 r' e8 Q《暴风骤雨 》中的韩长脖- ^+ p" d# x5 e; |8 i, K' O$ G
+ N( _# j0 S: Z7 g6 S7 e+ |* [
  陈志坚5 U0 Z' i/ u1 g7 J. b- r# D
3 f$ S+ Y1 F6 {

0 ^( p! D' r7 n+ J5 L. L5 N4 y& ?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17年出生,北京市人。1938年参加革命,在冀中军区火线剧社会当演员,1950年调入北影厂当演员。几十年来先后在数十部影片中扮演了各种角色,尤以饰演形形色色的坏人见长。如《智取华山》中的敌营长、《暴风骤雨》中的韩长脖、《海霞》中的尤二狗、《小兵张嘎》中的红眼伪军、《无名岛》中的水鬼、《大河奔流》中的王尾巴等。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 e; s$ u, B& [0 z% t
! r8 X  Y* {% @. |+ _5 m
5 R5 V& ~( ?& Z" R/ b《无名岛》中的冯占奎0 E9 J/ h  g7 R9 A' W( h
3 z1 t- K4 y; v4 B* D
  方辉
4 B1 F" {( N' y, I6 P( v4 n
; G' S8 H& G( T3 E. G5 L# V
2 a0 I) e/ Z* s' }7 v8 T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原名方城,1929年生于辽宁沈阳,1949年入华北大学戏剧系学习,同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自1958年在《英雄虎胆》中饰演土匪司令李汉光起,以擅演反派角色而为人注目。参加拍摄的影片有《无名岛》、《粮食》、《暴风骤雨》、《五彩路》、《停战以后》、《侦察兵》、《黑三角》、《泪痕》等。; k+ S0 R! m/ C( S4 A

, x+ ^' t+ a+ |. Y7 ]
& b5 l5 d! h5 G! h  F0 X《党的女儿》中的马家辉
8 k5 |8 d( d! E6 g* \- b; x% [6 d* ~5 G( q  s
  李林(1920——1992)
+ ^5 [5 E0 P) E  ~( I+ n2 @  M
) H# _' A* S( u' s$ A$ y( e, S0 ]$ f  F. t1 Y* M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20年生于黑龙江巴彦,1937年11月,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的李林,投考“满州映画协会演员训练所”,开始了银幕生涯。抗战后,李林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当演员。1946年在《松花江上》中饰演日本工头。1948年2月,李林来到北平,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演员。3月到华北大学进行了短期学习。1950年在《内蒙人民的胜利》中饰演王爷手下的一个官吏,同年在成荫导演的《钢铁战士》中饰演敌政工处长陈俊卿,较好的揭示了角色的恶毒顽固,阴险狡诈的反动本质。该片1951年在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和平奖。
4 k9 k. a8 }* _( D0 C  s) P+ M1 {
  李林又相继在《新儿女英雄传》、《一贯害人道》、《虎穴追踪》、《怒海轻骑》中饰演反面角色,后又在《党的女儿》、《烈火中永生》等影片中扮演叛徒、敌特工人等人物。
" I3 X0 Q" B- R# ~- N) G5 B5 G4 H, ?5 G, o% L
  1972年以后,李林继续在《海霞》、《黑三角》中饰演反面人物。李林在创作反面人物时,抓住角色各自的性格特征,精心通过人物外部造型,进行人物内心的刻划。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1992年7月,李林逝世。
6 C& ?& ?3 m" g5 C( \- ?2 \  s. I& h0 X3 j
' `* c* x8 w- ^$ U7 A: Z
《古刹钟声》中的老和尚' |& S+ n5 j% s% ^3 Y

9 w8 I! _2 I/ u( e  田烈(1913年——1977年)
; k/ h/ d7 ]/ I3 N/ `3 z6 m; K5 W; i1 m; b) @1 @: f! J- Y1 Q

% d# J0 a$ m5 Z  r$ t/ m  V  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演员。原名田树炎。山东肥城人。十五岁入山东民众剧场学习表演,1929年为山东省立实验剧院演员。后相继任北平晦鸣剧社,上海集美歌舞剧社、狮吼剧社演员。后在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生死同心》、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新旧时代》等影片中饰演角色。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辗转南京、徐州、武汉、重庆等地演出抗日剧目,并自编自导自演话剧《东北的烽火》。1940年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参加拍摄《白云故乡》、《火的洗礼》、《青年中国》、《日本间谍》等影片。1947年至北平,任中电三厂演员,参加拍摄《满庭芳》、《碧血千秋》等影片。建国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因为长着一张“凶神恶煞”的“坏人”脸,所以在影片中多饰演反派角色,以在反特片中扮演“老特务”而著称。50年代曾在《神秘的旅伴》、《古刹钟声》、《云雾山中》、《铁道卫士》等影片中,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特务、土匪形象,是影坛早期名反角之一。$ n+ X: q8 k: d* u
* d! n% G; f3 e3 Z

: f& n6 R3 N6 F: e《红河激浪》中的姚德元
1 S8 u! K6 O4 V9 V7 a' ^, G+ n8 P: H, u/ }- a9 f
  李景波(1913年——1981年)7 k6 p2 }9 a3 v/ l% `% K. r5 `
* h# g6 {, T" E$ y; O, K

% U! i" g# q+ p$ ]: W2 y% q, r  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电影演员。1913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县。1933年入北平北华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习,在少年时代,他爱好美术,学过绘画,与著名的画家张仃、导演凌子风、著名演员蓝马是同窗好友,过从甚密。后辍学。1934年入山东省演员训练班。1935年,李景波在北平考入唐槐秋领导的中国旅行剧团,成了话剧演员。加入中国旅行剧团,曾参加《雷雨》、《日出》、《雾重庆》等话剧的演出。1939年在上海民华、新生影片公司摄的《孔夫子》、《前程万里》等影片中饰演角色。后在香港参加拍摄《孤岛天堂》、《流亡之歌》、《雪姑七友传》等影片。1942年重返中国旅行剧团。后相继在北平南北剧社、上海影人剧团、天津国风剧社、青岛皇宫剧院和北平艺友剧社任编导和演员。1948年在北平中电三厂摄制的影片《碧血千秋》、《满庭芳》中饰演角色。1950年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在《吕梁英雄》、《新儿女英雄传》、《祝福》等影片中饰演角色。因在影片《新儿女英雄传》中扮演李六子,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三等奖。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9年与人合作电影剧本《北大荒人》。1961年后在黑龙江省文化局工作。1981年起在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任顾问。作为一个有独特造诣的演员,李景波对我国电影事业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但是,他在五十年代后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迫离开影坛,流放到北大荒,后来定居哈尔滨。1981年3月21日,几经折磨的李景波,在哈尔滨溘然长逝,他继续拍片的美好愿望再也无法实现了!但是,他塑造的人物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1 V7 g  I/ c7 E; d

: z% u( x. ?! I1 V/ P$ }8 G8 e6 L# l' s( l# t7 T

$ P5 e# e! G1 O* T李壬林4 E( i2 {) Q, g
: q5 D/ d4 v/ a: r+ H' ^0 l( t
  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1937年参加河北人民游击军。1940年入华北联合大学戏剧系学习。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中军区火线剧社戏剧队队长、华北军区师火线剧社副社长。建国后,历任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研究员、总政治部文工团话剧团副团长、山西省军区分区副政委、总政治部文工团办公室主任。演出的话剧有《红缨歌》、《井冈山》,电影《边寨烽火》、《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在话剧《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中饰联络员,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表演二等奖。在电影《白毛女》中饰穆仁智,获表演一等奖。(注:穆仁智为黄世仁管家、狗腿子)4 y! q  P. Y$ r, B2 k' V* j% t, H

/ P6 q& i, G0 f$ j
7 s  ], Z8 l; V( Y王孝忠
5 E, |. k2 B7 z% N! A) u( u: h- o0 S$ f
  八一厂老演员,与刘江一样,在银幕上塑造了山田(地道战)、中村(永不消逝的电波)、多田(野火春风斗古城)、石中柱(东进序曲)、白昌璞(打击侵略者)大量鬼子、汉奸形象,是观众眼中的又一大“鬼子、汉奸王” 。: B6 m' M' U' M& ~3 x; \& Q9 C
% |/ O/ a  |- A7 g% I
  ^% r- o6 B+ z
谢万和
9 P# L* Q2 A( w! Q* e* d, S! \
1 p! E) o- _  M2 d  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配角演员,擅长塑造敌伪军官及特务汉奸等反角,也塑造过一些革命军人的形象。 
. ]8 I  D, {: U5 w1 p2 e& a) ^& K
$ T" R+ `; V1 f4 R7 W8 a2 X
: Z: [  v6 c1 j* ]/ f( x赵子岳(1909年——1997年)$ R: [6 F& A% _. z( b

# a" E" |( k/ O2 v# Z0 E% s. t# P/ I  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电影演员,1909年7月31日出生于山西古县,1997年因病去世。1932年毕业于山西太原师范学校,杭州艺专肄业,曾在太行山剧团、太行军区文工团,太行军区京剧团、山西省剧协担任过宣传干事、艺术指导、团长等职,1951年调北影,担任过演员科科长和演员剧团团长。一生扮演了数不清的配角,表演却一丝不苟,“土”味儿十足。近半个世纪来,参加了80余部影视片的拍摄。曾在《停战以后》、《红旗谱》等中,生动地塑造了班县长、李德才等“地主老财”形象。4 F; X8 l& }; M
# X! @$ V* N3 o% c" d# e8 x

: ]/ @* V$ p. H+ c* ^张怀志% h) r- C2 i; d$ A" K, O
' m8 t8 x; f1 @7 E% f5 w5 e
  原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后调珠江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擅长塑造正、反各种角色。导演张前的父亲。
& l" T  M$ i% o  \2 [" f4 ?$ C) y" m9 P2 q- N) p
0 }- v3 b3 ^& |* V$ L/ ~
陈戈(1916年——1981年)% u9 F5 o0 W9 a; B7 O- L

: a0 f% r) X6 N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编导。四川自贡人。1932年在蜀光中学毕业。1933年入成都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其间对四川的文明戏(即话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参加了中共领导下的成都剧人协社、国防剧社,后转大同电影戏剧学校学习。1935年曾任重庆西南话剧社演出股长,并曾在重庆金星魔术团任职。1937年“七七事变”后,同吴雪、王赵湮等人组成四川旅外剧人抗战演剧队,到农村宣传抗日。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随旅外演剧队辗转长江两岸和西南地区进行抗日救亡演出。后至延安,曾任西北青年救国会总剧团戏剧部主任、延安青年艺术剧院演出部主任、延安联防军政治部艺术学校教员、四野政治部艺术学校戏剧主任等。曾在《回春之曲》、《塞上风云》、《抓壮丁》、《上海屋檐下》等三十余部话剧中饰演角色。因为扮演《抓壮丁》中的王保长和《雷雨》中的周朴园等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大受观众赞赏,并得到周恩来的亲口赞扬。解放战争中,先后在东北联军政治部宣传队、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队、中南军区艺术学校任职。1950年调任文化部北京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1955年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学习。1957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1964年夏到中央广播事业局广播文工团任艺术指导兼电视剧导演,曾在影片《南征北战》、《党的女儿》、《停战以后》中饰演角色。1963年参加编导《抓壮丁》并饰王保长一角,在银幕上留下了一个经典的反派形象。40多年前,八一电影厂拍摄的四川方言电影《抓壮丁》堪称是那个时代唯一的喜剧经典,风靡了全国。陈戈1981年1月1日在北京逝世, 终年65岁。3 ]. _) I! B% c1 R

# _2 o5 ?. f1 g, i' N2 @( h3 y1 p) P% B, N+ e
管宗祥# P$ O( ^3 v, e! S4 J

& I+ A, k0 C7 a4 a5 Y( [+ K/ z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27年生于山东平邑。1942年在山东参加八路军,任文工团团员。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第三野战军七兵团三十五军政治部文艺宣传大队任副队长。1949年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智取华山》、《祝福》、《神秘的大佛》等影片中饰演角色。后主演影片《包氏父子》、《良宵血案》等。并应邀参加日本影片《空海》的拍摄。还参加拍摄《浪迹天涯》、《黄粱梦》、《大饭店小故事》、《武生泰斗》等电视连续剧,曾出色地扮演了众多反派形象。著有《电影疯人》、《表演艺术生涯四十五年》等。其子管虎,1969年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因执导《头发乱了》、《黑洞》、《冬至》、《七日》等影视剧而名声大噪。
2 J( v' U8 \- R5 j( \2 _" r# O0 L) M
《小兵张嘎》中的胖翻译
. m. o, n0 A8 _( ^* u3 J8 |6 F2 d5 _) @# a3 x6 l
  王澍(1928年——2003年)
# j* ]0 c$ A$ `5 D" I7 R( b1 G1 Z- h& k

% G5 c3 Z6 p) x% }. u- O  1928年生,哈尔滨人。新中国成立前投身革命,曾为苏联红军担任翻译。1943年肄业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俄国学校)。1945至1948年先后任苏联电影输出输入公司长春办事处翻译、东北电影制片文工团员、放映队队长等职。1949至1962年分别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翻译兼副组长、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苏联教师的授课翻译等职。1963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曾扮演过《内蒙春光》中的大喇嘛、《停战以后》中的朱伯涛、《小兵张嘎》中的王翻译官、《兵临城下》中的牛师长以及童话故事片《下次开船港游记》中的白瓷人和《奔向银幕的马》中的黄默等。《小兵张嘎》里的“胖翻译”,是他创造的经典银幕形象,令观众印象深刻。尤其是他啃着西瓜愣愣地放出的那句话:“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不要钱,别说吃你几个烂西瓜……”总是被人津津乐道。其实王澍本来就是个胖翻译,只不过翻的是俄语。他曾作过苏联影片《伟大的挫折》(合译)、《夏伯阳》、《卓娅》(合译)、《驯虎女郎》、捷克斯洛伐克影片《姐妹》、匈牙利故事片《火》、保加利亚影片《丹卡》、民主德国影片《冷酷的心》等30余部译制片的翻译。2000年,王澍先生还参加了话剧《冰糖葫芦》的演出。2003年3月,73岁的王澍因病在北京去世。1 f0 F9 q2 A! d
$ [3 g% n  ~2 O! Q4 m0 d: ?

, l( |* O8 }% i2 G6 g8 r颜彼得(1941年6月——2000年10月)* |3 n" g/ H# ?( y5 ]2 H

$ E0 t! S) t$ @; T( B/ e  话剧、影视演员。祖籍广东连平,1941年6月19日生于重庆,在北京长大。1953年考入北京二中直至高中毕业。1959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63年十月毕业后分配至河南省话剧团任演员,后病退,居住北京。1999年8月4日妻子去世后,便开始从事话剧,电影,电视,表演,制作,导演工作逾四十年。在电影《骆驼祥子》中饰演了刘四爷,这一银幕形象堪称他的代表作,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他在许多影视作品里饰演了各式各样的人物,以演喜剧和历史人物著称,只是反派居多,正面角色寥寥。如《梨园传奇》中的马五爷,《神秘的大佛》中的黄团副,《骆驼祥子》中虎妞她爹刘四爷,《谭嗣同》中的袁世凯……但他在生活里却是个大大的好人。且不说良好的艺德,只言他陪伴病妻十年这桩佳话,便足见其人品人格!在2000年春节被发现患上直肠癌后,情绪一直乐观,就是在“临走”时他的话依旧不改其幽默本色,他这样说:“这次就不说再见了,应该说永别。凌老爷子(凌子风)在那边等我呢,我们在那边又可以一起拍电影了”。2000年10月6日,于北京因病去世,享年59岁。7 Z4 S2 V& n+ N! k  n3 L

8 ~* J/ v$ D; S. J( k: Z20/ v+ e5 U4 V+ B/ F6 {
* j. M3 C( m. e3 R, P& J
《甲午风云》“吉野号”舰长伊东
8 Q  \4 t: d0 `0 ]- I8 }$ ]$ p( N3 h
  方化(1925年8月30日——1994年11月7日)) w5 o& o; x2 B" O! `, _

- Z! j: G% G! o( r5 F2 M* z  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老一辈表演艺术家。1925年8月30日,方化出生于大连市郊的村子黄泥川。少年的方化秉承父愿,考入了大连商业学堂。1944年年底,到设在长春的“满映”制作部录音科,当录音助理员。1945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曾参加话剧《太平天国》、《家》的演出。同时在东北剧社、大黄河歌剧团演出的《洋状元》、《狂潮》等剧中饰演角色。1946年随长春电影制片厂迁北平后,参加《松花江上》、《小白龙》、《哈尔滨之夜》的拍摄。1949年后相继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79年起任珠江电影制片厂演员,参加拍摄《与魔鬼打交道的人》等影片。
: r+ d$ V  m; z5 W4 v  方化以饰演反派人物而著称,在银幕上与日本“鬼子”结下了不解之缘。1955年他在《平原游击队》中塑造的松井,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被称为中国影史上塑造最成功的外国人。那句经典台词:“慌什么,一个李向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也广为流传。1962年在《甲午风云》中,方化又成功塑造了日寇“吉野号”舰长伊东,再次让广大观众从银幕上看到了他继《平原游击队》的松井之后,又一个入木三分的日本鬼子形象。
- i4 H+ g  C) E, H6 Z 1994年,姜文盛情邀请方化,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出演一个我军高级将军,方老对此欣喜若狂。这一角色可是他演了一辈子戏才终于等到的机会。虽然在这部电影中,他的许多戏被删减了,最后仅存了短短几分钟,但却为他晚年的演艺生涯画上了一个最圆满的句号。然而可惜的是,没等片子正式上映就因病去世了。据悉,在病危的时候,他拒绝使用好药,而且谁也说服不了他;曾多次在昏迷中醒来将针头拔掉,理由只有一个:“我不行了,不要再浪费国家的钱……”9 B4 o. u2 N  R" D
/ @& O4 n: |  w: G& |- g' d+ m$ J
% J5 d/ d2 o( u6 i) B
李颉 
2 u# {& E) y0 g  c; \0 Z( P
! [, l4 j  G% l, z- z  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1925年5月26日出生。曾在《神秘的旅伴》、《国庆十点钟》、《满意不满意》、《甲午风云》、《车轮滚滚》、《大脚夫人》、《萧太后》等数十部影视作品中担任过重要角色。多年来成了“银幕上的专职老坏蛋”。并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扮演贾赦。1999年12月被聘为东方冰峰影视公司艺术顾问、兼培训艺术教授,担任北普陀影视学校的教学工作。
. W5 P0 w$ @& }0 f7 V0 o
1 W3 f/ |" o+ m& K" l# F
" Y4 I  K$ H: }浦克(1916年1月——2004年3月18日)1 `+ F; b: M6 f8 |) ?  l& X
2 [2 ^; W+ B! `" Z# {
  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表演艺术家。1916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1938年,他考入了伪“满映”开始了电影演员的生涯。抗战胜利后,他在金山领导导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与张瑞芳合作,在影片《松花江上》成功地扮演了老祖父。1949年10月全国解放后,参加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部故事片《吕梁英雄传》的演出,之后,又应邀相继拍摄了《高歌猛进》、《一贯害人道》、《丰收》、《一场风波》、《沙家店粮店》、《夏天的故事》等影片。1955年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接连在《新局长到来之前》、《国庆十点钟》、《地下尖兵》、《寂寞的山林》、《风从东方来》(与苏联合拍)、《英雄儿女》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1972年以后,先后参加了《艳阳天》、《向阳院里的故事》、《人到中年》等影片以及多部电视剧的拍摄。从影60多来,形成了深沉,质朴,凝炼、幽然的表演风格。有“影坛千面人”的美称,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
8 M' b, Q, k- m' N* J# e0 R1 |2 K# G6 u# m) W6 Z9 ~7 ~

" r  v# u& t. N$ l2 q% |$ d  浦克原配夫人夏佩杰1991年末病逝,这时浦克已75岁高龄,虽有儿女,生活还是很不方便。有热心红娘牵线,1995年末,浦克与教师张静喜结连理。2004年3月17日,这位从影已经65个年头,人称“三朝元老”,扮演过近百个角色,被称为德艺双馨的老影人、受人敬仰的艺术家,在走完88年人生历程后,因心脏病发作导致急性肾衰在医院发悄然离世。
6 {6 m$ j5 b0 A' n: r" g% `  M3 ~7 a; ?
9 D  K6 F1 k+ L- |5 q* x& J# e" d' s4 ^8 O2 t0 p
崔超明# P1 }: E2 K  r* v% X

. x. A! G, s8 K1 [& S: Q  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1918年生于一个中医家庭,中学时开始学习绘画,后来逃到香港,先在英美烟草公司当切烟和卷烟工人,后入香港华文日报当校对员。1942年他回到上海,在艺光剧团,苦干剧团任演员。1947在年文华影业公司当演员,在《母与子(1947)》、《小城之春》等影片中扮演一般角色。
' p3 K2 [0 r' i& A, `3 |
6 N1 t+ q2 r* h8 J; V( ^) v9 {% C# d9 l' P- S5 a. F( b% }- j5 ]
  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文艺宣传队,到街头演出,不久,他便在《夜店》中饰演赖皮匠,在《我这一辈子》中饰拉洋车工人,他成功地塑造了这个劳苦的拉车工人,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二等奖。此后他又在《关连长》、《腐蚀》、《姐姐妹妹站起来》等影片中扮演一系列人物。1952年,他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当译制片演员,为多部译制片配音,曾获得翻译片最高奖金。此后,他在《渡江侦察记》中饰敌军长,《不夜城》中饰资本家,《长虹号起义》中饰演敌海军司令、《女篮五号》中饰球场老板,《阿诗玛》中饰仇万里等,多年的艺术生活提高了他的表演技巧。1959年,他参加了湖南电影制片厂的筹建,1961年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入长影后,他相继在《独立大队》、《南海的早晨》、《兵临城下》等影片中塑造了一系列国民党中高级军官形象,成为擅长扮演反面角色而著称的演员。在银幕上,他将角色丑恶的灵魂,残酷的本质表演得淋漓尽致,让人恨之入骨。八十年代,他又参加了《三家巷(上下)》、《小城春秋》、《特区姑娘》的拍摄。其出演的重要影片有:《渡江侦察记》,《女篮五号》,《南海的早晨》等。- ~2 p( V, m* q, G% @  T" ?- w
" k! h& x3 a5 d$ y. o8 g

% Y8 w5 J! h, c7 @/ p2 G9 E6 z周文彬
4 m, E8 R- x1 a. i. U
' L6 d1 S% Y2 H( d8 j/ K' q1 E  长春电影制片厂老演员。周文彬不仅在银幕上成功地塑造了《英雄儿女》、《铁道卫士》中王复标和赵师傅这样和蔼可亲的工人师傅的形象,同样也善于扮演令人憎恶的“大汉奸”,如《甲午风云》里的方伯谦、《党的女儿》里的匪军官等。% @! M) j" x# c/ ?8 z5 ?% c  i
5 u+ E% i0 G2 O9 d8 e, D

, v5 R: z$ @7 s程之(1926——1995)+ E. f( n9 N4 O& j; m" N9 s2 }

3 x' u7 H9 B7 w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配音演员、相声演员,是被观众称作“南方特务”的名反角儿。原籍湖南宁乡人,1926年2月3日出生于湖北武昌,幼年移居上海。中学时即爱好话剧,1944年肄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成为话剧演员,先后在上海剧艺实验剧团、上海联谊剧社、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群力剧社,演出了近40部舞台剧。1947年步入影坛,成为文华影业公司演员,出演了《假凤虚凰》、《太太万岁》、《夜店》、《母亲》、《哀乐中年》等影片。解放后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出演了《我这一辈子》、《关连长》、《李时珍》、《魔术师的奇遇》、《飞刀华》、《红日》、《儿子、孙子和种子》、《苦恼人的笑》等影片,因在影片《我这一辈子》中饰演警察局长一角的出色演技,使他荣获了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一次颁发的优秀表演奖银质奖章。1952年后任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80年代曾编导电视剧《蠡湖姻缘》、《名优之死》、《西游记》、《天下第一关》,并扮演主要或重要角色。程之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称,同时又是一位戏路很广的演员,也能塑造正面人物,并从事导演工作,80年代曾编导过《名优之死》等电视连续剧。程之除了拍电影外,还唱京戏,说相声,主持节目,1995年2月14日,他参加上海市政协元宵联欢晚会;演唱《盗御马》后,突然心肌梗塞,猝然倒在舞台上,离开千千万万热爱他的观众。
, ~. @" z9 ~4 S5 a% e7 v
- f0 j! @! V+ l9 p7 e+ _/ B7 Y: a; T
《渡江侦察记》情报处长4 l% q; j! A: l6 d" I+ b
" i3 \, ^$ `6 x
  陈述 (1920年——2006年10月)
! k# J2 U7 S- V1 D+ g& {4 }
1 H9 o6 |6 p- ^- c; T, L, y
/ q* o; ^1 O1 S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以饰演各类反派人物见长,被称作“反面人物大师”。生于上海。1935年入商务印书馆当练习生,后任职员。1939年入上海邮政管理局任邮务员,业余参加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少年剧团、中青剧团和邮务工会的雁声剧团,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大雷雨》等。1942年起相继参加未名剧团、中国旅行剧团、国华剧社等职业剧团,任兼职演员。先后参加演出《雷雨》、《日出》、《茶花女》、《少奶奶的扇子》、《袁世凯》等三十余个剧目。抗战胜利后在邮务工会话剧组和上海剧艺社演出《升官图》、《雾重庆》等。1948年后任文华、大同等影片公司特约演员,参加拍摄《彩凤双飞》等影片。1951年起相继加入大同影业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开始专业电影演员生涯。曾在《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海魂》、《林家铺子》、《聂耳》、《飞刀华》、《难忘的战斗》等三十余部影片中,塑造不同类型的反派角色。其中在《渡江侦察记》中成功地饰演国民党情报处长,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1979年后参加《新郎之死》、《两家春》、《藏金记》、《翁婿之间》等电视剧的拍摄。从第一次登上银幕的《斩断魔爪》,到因为塑造《渡江侦察记》中的敌情报处长一角而成名影坛,此后,他还扮演了日本特务队长岗村(《铁道游击队》)、反动教授(《为了和平》)、敌副舰长孔啸天(《海魂》)、工贼朱阿财(《黄浦江的故事》)、上海客人(《林家铺子》)、老地主汪明德(《难忘的战斗》)、杨大榕(《神圣的使命》)和日本特高科情报股长松田(《开枪,为他送行》)等反派角色。/ x& u$ p  _- M/ l: [
8 j$ B" V4 b5 Y/ P
2 Q  {/ R' v% I# P& N/ z
  其实以阴险狡诈、凶狠毒辣的敌情报处长一角扬名影坛的他也曾多次尝试喜剧,在《球迷》、《老兵新传》、《飞来的女婿》中都有诙谐幽默的表演,同样给几亿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并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2006年10月17日,这位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因病去世,享年86岁。! j# x9 G  l3 P) k; k6 Q9 n( x

. F0 _# [- s* _) _# I& `$ M$ ~0 }
4 g& i  L2 q; T7 Y4 o项堃
# R- m( ~  M) i( D% m2 R# v
8 `+ Y8 |1 n0 G0 f' s4 [" O3 m, Z  北京电影制片厂电影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1915年生于河北吴桥。1935年山东济南师范学校艺术体育科毕业。1936年入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学习。1937年任中国旅行剧团演员。1938年入武汉合唱团任戏剧股长、导演、演员,并赴新加坡、马来亚演出抗日戏剧。1940年到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演员,拍摄《青年中国》等影片。1941年任中华剧艺社演员,演出话剧《天国春秋》、《风雪夜归人》等。1945年在中电二厂、中电三厂任演员,在《白山黑水血溅红》、《郎才女貌》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49年入上海华东革命大学学习。1950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在《南征北战》、《三年》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到山东电影制片厂任剧务、新闻纪录片解说员。1961年任山东艺术专科学校话剧科主任。1964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参加拍摄的影片有《停战以后》、《烈火中永生》、《大河奔流》、《海囚》、《佩剑将军》、《火烧圆明园》等。1988年任广播电影电视部电视中心顾问。项老是个响当当的大腕,善于扮演国民党的高级官员。他演了一辈子戏,那骄横不可一世的“张军长”,那国民党谈判代表李国卿,还有军统头目徐鹏飞,都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坏”印象。项堃脸上的表情不多,单是嘴角微微一动,就让人感觉他在咬牙,正是那招人恨的表情深深印入了观众内心。
1 k8 C) k# y) |4 R$ [' h& f" U6 g/ j/ j' h+ K2 E
夏天! N' n7 s; d6 x' E) t* G/ w

$ `( t. R+ t$ i  X$ P1 t! v) t- G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原名夏克平,祖籍江苏。1920出生于上海。幼年的夏天性格开朗,兴趣广泛,中学以后又迷上了戏剧和电影。三十年代的进步影片对他的影响很大,他渴望成为一名演员。1938年他只身来到重庆。1942年考取了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攻读戏剧表演。以后他参加了教育部实验演剧队相继在“哈姆雷特”、“蜕变”等话剧中担任角色,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舞台艺术实践机会。
  ^. B1 z$ w  S0 Z' U. C+ C' m0 g/ {! y& m4 W$ S* `

( {: D! J  v" c- r: M, V' }4 w  1944年参加了校友剧团“家”、“清宫外史”等话剧的演出,1945年他来到重庆,先后在“春寒”、“日出”等话剧中担任角色,在表演技艺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抗战胜利后,夏天回到上海,参加了“升官图”、“原野”等十几部话剧的演出。
- A* D/ l- Z6 l. G2 S  o2 z% L4 Z) x, t( }; n1 s4 |

: V* L3 l2 s0 Q6 w: }  1946年后,在昆仑影业公司、中电一厂任特约演员。夏天第一次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扮演了一个国民党官僚机关的小官吏——龚科长。得到了好评。此后他又相继在《关不住的春光》、《丽人行》等多部影片中扮演角色。: i5 ^) T# N5 m
7 q9 X) i( e& I: W: A3 q& ]
0 t5 b9 u' C3 V( n8 W* h* v& r
  1948年夏天投奔苏北解放区,调到华中文工团任戏剧教员,在“白毛女”中扮演穆仁智。解放后,夏天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三十多年来相继在《翠岗红旗》、《金银滩》、《羊城暗哨》、《聂耳》、《林则徐》、《渡江侦察记》等二十余部影片中担任角色,擅长饰演反派人物。1985年主演影片《美食家》。他认为把反面人物演得逼真,同样具有艺术美的价值。
& U) W2 A7 @2 E# w- t; l
8 b, Y* k6 K6 q( E1 z' F! j
+ L# x; z3 [6 z! O% V) h$ ?( I白穆- a1 f2 l! J( A7 P' E; @

6 s* W7 l; `$ f  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原籍浙江宁波,1920年生于天津。当过学徒、杂工。17岁时在独幕剧《洞房花烛夜》首次扮演角色。1941年入中国旅行剧团任演员。1947年从影。1949年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80年代涉足导演创作。在其演艺生涯中,以深厚的功力和精湛的演技,《翠岗红旗》、《南征北战》、《逆风千里》、《春苗》、《难忘的战斗》等影片中,成功地在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反面人物形象。" E& K1 n+ T* J' d
; a7 |8 W4 o0 x& M, s0 H
30# ^* x* L4 u! T( M) F% {3 r
) ^, V- A8 r8 |' @1 ]0 l! j3 J3 ^

2 Y, M$ |# b) Q* ?5 ?) V冯奇
& f" Z- B0 K- |. {+ e+ P1 N) j0 F
' z4 q3 p* t2 I. |8 e; h5 W  [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红色娘子军》、《阿诗玛》、《春苗》、《蓝色档案》等片中成功地扮演反面角色。有人曾问冯奇:“你长得慈眉善目的,怎么在电影里总演坏人呢?”冯奇叹了口气说:“别提了,自从我在一部影片里饰演了一个不务正业的医生后,一上街就有人指着我说‘看,那不是钱济仁吗?’从此,导演就尽让我演反面人物了!”冯奇在2005年 8月,被授予第10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0 J9 {, |$ p& X+ p
6 y( i6 d  G. b0 S/ X( f9 q: _
4 p% ?* L, z$ R" ^& m6 A1 ^/ x
郑敏(1914﹒2﹒6——1980﹒1﹒23)
/ i- ?/ {. r& g' k0 s  X
* X, N6 H8 M% d9 l* h9 E% A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著名反面角色演员。江苏南京人,回族,别名厚崑。1935年,郑敏即参加了话剧的演出活动。抗战爆发,他离开南京到汉口,后又转到重庆,在“上海影人剧团”时,参加了一些剧目的演出。$ `" J8 Z  m! x

2 z3 S& H  ^9 b0 w6 V2 q6 i, T2 R8 v3 H! i
  抗战胜利以后,他回到上海。1947年,在“中电”二厂参加了影片《青青河边草》的演出。1948年,在香港的南群影业公司和大光明影业公司先后参加了《恋爱之道》《野火春风》《水上人家》等影片的拍摄。1952年,他从香港回到上海,先在大光明影业公司的《方珍珠》里扮演角色,以后入上影厂工作,参加了《渡江侦察记 》《天罗地网》《为了和平》《铁道游击队》《母亲》《家》《不夜城》《聂耳》《铁窗烈火》《地下航线》《地下少先队》《春满人间》《魔术师的奇遇》《燎原》等影片的拍摄。“文革”以后,他又参加了影片《平鹰坟》的演出,在众多影片中都扮演“大坏蛋”。1980年1月23日,郑敏在上海逝世。' v: n$ P5 E4 H8 u# k. r5 o
7 l3 y6 f$ N$ U& o; T

0 j& \% Y: ]6 u6 _/ W2 }+ W" F《红色娘子军》里的大管家
2 T- V* h( @4 T4 K4 d7 T: t
. [& j+ h9 ?2 I9 I  杨梦昶是上影厂的老演员,而且是一位参加革命很早的老同志。 1949年11月∼1952年3月,上影先后从华东军区文工团等革命老解放区的军、政单位调入一大批人员,杨梦昶就是其中之一(还包括汤化达、仲星火、铁牛、夏天、温锡莹、李梓等等)。1950年开始登上银幕,在他的演艺生涯中,最为成功的是在《红色娘子军》和《燎原》里扮演的两个反面角色:大管家和矿主吴晓岚。尤其是《红色娘子军》里大管家的阴险狠毒、老谋深算,被杨梦昶刻画得可谓入木三分。“大管家”那不可捉摸的眼神,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脑海里。据悉在拍摄《红色娘子军》的过程中,还成就了老杨与老演员朱莎(大丫头的扮演者)的美满姻缘。杨老由于身体不好早在70 年代中期就病逝了。朱莎也已在90 年代去世。5 `% X' o' t8 Z# c' L

* u" d( }1 B2 g0 c' m2 O0 V; O3 @
: ?( Y) L4 \' D* o& |董霖(1921——2004)( G4 K( ^- A! I) Y  C, d
6 P! s$ U5 Q6 a  q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原名董瑞霖,1921年出生,河北唐山人,中学毕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文抗宣传队、西北剧社、西南旅行剧团、中华剧艺社、中央青年剧社等团体,演出舞台剧。1944年在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演员,在影片《警魂歌》中扮演角色。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上海,在昆仑、华侨等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希望在人间》、《再生年华》中扮演角色。1949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参加拍摄《大地重光》、《红日》、《梅花巾》、《西安事变》等影片。: L6 ]# w2 P# Z) N- `
. h4 H, X! t/ S2 @0 P
& U0 f) G6 U, _0 L+ }
  董霖以塑造反派角色见长,在电影《红日》、《地下航线》、《金沙江畔》、《希望在人间》中,均有精彩的表演。在上影他和陈述、程之、于飞曾被并称为“上影四`坏蛋'”。说起在影片中的反派角色,他曾挺得意地说“几十年来,在众目睽睽之下,我被“击毙’过15次,但至今仍然活着,没有留下伤疤和后遗症”。2004年1月31日病逝,享年83岁。! n0 }/ ?- s  L
1 H! n2 p; T  [, k' s/ |+ P" f
* P; b& k8 i' M3 ?4 K
* ]0 w( d  W, }; r4 U9 c1 ^
阳华(1915——1978)
- d: B9 l: U! k7 A; f. M9 R5 {# R$ T! s9 b. h$ l& ^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天津人。1933年肄业于天津市立师范学校。1935年就读于南京国立戏剧学校首届表演科。1937年毕业后,从事舞台演出。抗战时期,先后在重庆中华剧艺社、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中央青年剧社演出的《日出》、《雷雨》、《夜上海》、《大地回春》、《屈原》等数十部话剧中饰演角色。抗战胜利后,参加了《还乡日记》、《痴男怨女》、《荒园艳迹》等影片的拍摄。
" O) V. j$ b, a( N' h% [) v# M( q2 T7 C8 m2 H. \
9 }# P* o* x$ X. m
  建国后,任上影厂演员。参加了《团结起来到明天》、《南征北战》、《宋景诗》、《母亲》、《家》、《不夜城》、《红色的种子》、《乔老爷上轿》、《林则徐》、《聂耳》、《51号兵站》等影片的拍摄。与此同时,他还演出了《关汉卿》、《北京人》、《镀金》、《红色宣传员》、《高级垃圾》和导演了《白杨树下》、《一百个放心》等话剧。阳华以饰演反面角色见长,他在《南征北战》中饰演的敌李军长,那句经典台词:“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已广为流传。! ]& i8 r3 i2 F- V& p& o, {
% D* |% f; Q9 p7 C$ t4 y

. g0 K4 u- w& L4 p& H  此外,他还参加了《伟大的力量》、《乌克兰诗人舍甫琴珂》、《生活的创造》、《奇婚记》、《危险的货物》、《安娜·卡列尼娜》等译制片的配音工作。1978年10月14日,阳华在上海逝世。
- |/ N" G9 o5 L: K! y3 y: p
" [* d# O* Z- {: I" F# M" u: _6 `6 _- o8 D
于飞(1922—1998)+ B, {; }2 s3 B8 E

+ v3 @% X9 @1 C5 T1 t  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电影演员。广东南海县人,1922生于上海。1942年毕业于上海工部局格致中学。曾参加上海艺光剧团、联谊剧团和苦干剧团,主演《福尔摩斯》、《文天祥》、《日出》、《原野》、《蜕变》等话剧。
, V! P6 s6 X( }) R/ x' U2 x9 o5 n; t1 u% v% A" s# [

8 D2 L" p- }3 H  1951年起任上海人民艺术剧团演员培养学馆助教。1952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擅演反派人物,并以演外国坏蛋而著称。曾饰演《红色娘子军》中的大金牙,《燎原》中的徐监工,《红日》中的徐旅长等。还曾参加《上海屋檐下》、《传奇夫人》等电视剧的拍摄。
, g% |8 _: n$ |4 ~' [5 X5 V5 ?. ~- K' O: w' x. g1 ^& G
( c4 n* \  N% L& @6 S( |
  1979年根据美国卡森.柯霍原著《彩色和黑白电影、电视的化装技艺》一书翻译出版《化装技术》。于飞的夫人嫩娘是上海著名的滑稽演员,在滑稽电视剧《老娘舅》中演老舅妈。* W: m3 Z6 U$ V& ?
  `. j/ S$ H4 c9 I7 [7 T# Z: O
3 ]4 t$ _2 }. {& X" A
《难忘的战斗》里的刘副区长, Y; e% i- H4 a" q; E. U8 e

% K: k' p9 {% ]1 p9 k  焦晃# `# m1 S% k! M: l9 P7 W: Z

+ H3 m2 t" a+ P3 d/ I  `: o, z: a8 e& H
  著名表演艺术家,话剧、影视演员。生于北京,1955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受教于苏联专家叶.康.列普科夫斯卡娅和朱端钧、胡导等教授。195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进入上海青年话剧团,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数十年来,焦晃在舞台上塑造了几十位经典角色,有“莎剧王子”和“戏疯子”之称。话剧界素有“南焦北于”之说,“北于”指北京人艺的于是之,“南焦”则是指焦晃。对于今天的观众,于是之的表演已经只能成为难忘的追忆,而年过七旬的焦晃,还依然活跃在舞台上。他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扮演的康熙皇帝,《汉武大帝》中扮演的汉景帝,《乾隆王朝》中扮演的乾隆帝都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S/ n- @) ~9 c/ s

( r. Y% v4 {! S1 b8 ], n
" T$ n6 R7 B" {) L. F: r  1976年,焦晃在《难忘的战斗》里成功地塑造了混进革命队伍里的阶级敌人“刘副区长” 这一反面形象,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令人过目难忘,是当时一个很经典的反派银幕形象。在电影里,他那句:“这样吧!我也忙得很喽”,曾在生活中被人大加效仿。3 h' ]" s( J; }" S% ?$ T$ d* Q1 w

- i/ i5 o* I2 X: N3 q  ~8 D- t1 {7 P4 r9 ?5 K* @5 x
《虎穴追踪》里的资丽萍, \% A$ Z5 g$ L5 ^1 M

6 K) S; v) Y2 ]0 G+ L  B  叶琳琅
  a7 p. P* a' C8 [, U1 b5 X+ U" y
6 Q: i2 A1 O$ y* ?6 I( Z" D$ {+ u4 `        1932年1月出生于南京。1950年考入北京电影学校(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1955年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四十年来,她参加过《如此多情》、《笑逐颜开》、《铁道卫士》、《小字辈》、《不该发生的故事》、《血色清晨》、《雾野》等五十多部电影、电视剧的拍摄,为《保尔·柯察金》等四十多部译制片的主要角色配音,并主演过《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几十部话剧。她的表演生活化,人物特性鲜明,尤其是以演反面人物和喜剧人物见长。她所扮演的角色即使只有几个镜头,都要倾注自己的全部热情创作,力争“人各有貌”。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3 c# a" }9 @1 R

& ~; {2 M7 m# K1 D
- u' k# ^1 U$ M  Z  Y* d8 p8 ]! r《羊城暗哨》里的八姑1 I, c7 M! I6 k$ f
. R. {% Q8 X! P; B6 s2 J) q( i
  狄梵3 r# V1 j+ A7 W: b! ]5 _

9 {0 F% z) C' X9 f! E' T$ P+ Y$ \$ Z$ H% B) S5 Y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1920年出生,江苏南京人,毕业于上海培成女中。1940年起在上海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剧艺社、天风剧团任演员,演出多部话剧。1943年曾在中联摄制的影片《千金怨》中扮演重要角色。
$ i0 ?/ Q$ b+ x8 k5 j9 F3 P% F. I. J5 y# V9 y4 @! i9 u

& X6 _4 }' y& C) C  1948年赴香港,先后在大光明、长城、50年代等影业公司摄制的《神.鬼.人》、《火凤凰》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52年1月初,因在香港从事爱国活动,被港英当局限令他们在24小时内离境。回到新中国的怀抱,1953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参演过《复活》《水上人家》等多部故事影片。狄梵凭着出色的演技在反特故事片《羊城暗哨》中塑造了女特务“八姑”,这个角色成为她从艺生涯中最突出的经典形象。通过这部优秀的影片,让更多的观众永远记住了她的“八姑”。她现在走在路上,还不时被年龄稍大一些的路人发现,并亲切地叫她“八姑”。, i0 _! Q9 g3 U: }# g3 \; B
- x/ K3 j; x! @& F* n( H

# u4 B3 l* y- a0 s1 {" A  狄梵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刘琼的妻子。这一对银幕佳侣,因舞台而相识相爱,甘苦与共,2002年的4月,刘琼突然乘鹤西去,56年的长相厮守,顷刻间,只剩下85岁的狄梵,两个女儿都在国外,她一人独居上海。! {9 p1 h( @6 ]! @+ Q
4 u" x* e5 V; S! m! G9 y
# X6 |1 p; i, v( b+ F$ ]7 T
《暴风骤雨》里的小老婆
. G  X0 W; h* g( _2 S0 R5 D4 U6 {* E" Y9 f* s
莽一萍(1929——1990)
1 h% r+ x/ K$ G3 |  I( w) k' N
. F" ]/ d( A( m) N0 o! d# Z' x7 u: \& B5 e: ^- z$ p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原籍吉林,1929年5月生于北平,蒙古族。1944年从影,1949年调北影厂任演员,出演了《新儿女英雄传》《一件提案》《虎穴追踪 》《前哨》《暴风骤雨》《巴山红浪》《海上明珠》《猎字99》《祭红》《翡翠麻将》等影片,以塑造坏女人形象见长。莽一萍凶很的造型,沙哑的嗓音只要在银幕上一出现,就会使观众过目不忘。* k% P# n, K- }& N0 C
 此外,她还为墨西哥影片《玛利娅》、电视连续剧《诽谤》,日本影片《冰雪之门》中的角色配音。1990年5月14日去世。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45 收起 理由
amoebi + 45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贊贊(0)
把本文推薦給朋友或其他網站上,每次被點擊增加您在本站積分︰1宣傳
桃妖视频站,海量在线视频任你播
累計簽到:4 天
連續簽到:1 天
沙发
 樓主| 發表於 2012-5-2 12:41:32 | 只看該作者
VIP精品區,資源無限好賺金任務區,輕松賺金幣
加入VIP,享受高級特權宣傳賺金又升級,超級棒
《英雄虎胆》里的李月桂
' s, A/ b4 Y$ b; ?  `& Y5 }- h* w8 k' G% I9 C( R
  胡敏英(1924——1978)
# ]9 t4 z6 }/ Q& s6 h3 ^( m1 {2 T2 |. A) a! E, \) |

& t0 G& V/ ]1 ^. R# Z  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1924年出生于北京市通县(现通州区),1938年参加革命,在晋察冀边区文工团任演员,与其胞姐大胡以及胡朋、胡可夫妇四人被称“四胡”。8 C7 x) o% m. J0 S& x) c# ]
( Y; o( x8 D. K

) C; m7 r) E; P' v. k0 n, S$ S; x  1956年,胡敏英进入八一厂演员剧团工作。1958年在影片《英雄虎胆》中出色地饰演女匪首李月桂,她将李月桂狡猾顽固的性格,出色地展现在银幕上,乃是不多见的女特务形象。不久又在《夺印》中饰演烂菜花一角,其表演也很有特色。6 ~) R) X& r6 n* q, t3 \: u3 k( B+ u
$ t) t1 |( O- X
: z1 N8 N+ Z# G: f' h6 H- {
  只可惜这样一个有表演才能的演员,她的生活及政治命运却是非常坎坷的。几次婚姻都以失败告终,还生有一个痴呆女儿。她为人热情大方,肯于助人,但“文革”结束后,胡敏英被隔离审查,遭到不公正待遇,再加上政治运动的反复无常,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刺激,最后终因不堪心理的重负,于1978年自杀身亡。演员本人银幕外的悲剧,恐怕是众多观众想都想不到的。6 t: |) ~) v& t/ v$ Y
3 v/ z7 u0 `, L7 i% g* I

! i# V+ t0 q8 f. l: A+ n1 j! p《英雄虎胆》里的阿兰. h2 M$ C+ F. V- m& Z5 L' l' Z

7 p$ e: @, D& n4 _! `  王晓棠, C( c4 f3 V) A7 u: R% M
% g; F" P% Q' b% g( O& S* @! Z" m0 u
- J" g. `9 k8 m- O
  电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少将军衔。籍贯江苏南京。1934年1月4日生于河南开封,幼年时代随父母迁居重庆。因受家庭熏陶,从小就拜师学唱京剧。初中时已学会“铁弓缘”、“惊梦”等许多唱腔。1948年举家迁居杭州。次年毕业于浙江省立中专,继续自学京剧。1952年参军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京剧团,次年调入总政话剧团。1958年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文革”中受冲击,复员到林场劳动6年,1975年平反。1984年起任导演。198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1992年9月起任厂长,后兼任党委书记,1998年8月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3年7月晋升少将。: O0 l  ]% ~$ J' \& s1 _, c
- I3 p: Y$ e) v9 [: s( t  P$ Y
: B& I" _, j4 U
  王晓棠,第一次登上银幕是1955年拍摄的《神秘的旅伴》一片,片中扮演一个黎族姑娘,随后在《边寨烽火》一片中成功\地扮演了女主角玛诺,1958年获11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60年代初又成功\地塑造了《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性格不同的金环、银环姐妹俩,再次显示她的表演技巧。还出演过的影片《海鹰》、《碧空雄师》、《鄂尔多斯风暴》、《英雄虎胆》,其中以不多的篇幅,塑造了具有性格气质的人物,展现出她的较强的塑造力。后又导演和编剧多部作品。, v2 ?/ }  X  q1 k1 Y
5 N0 h; P) x4 \3 K) F  k
2 [3 @5 C. d) U- V8 l8 S
《暴风骤雨 》里的小糜子& B' x- |& T  R1 X8 J" p7 a) _1 V

4 X! E7 o  I. y/ x  周婷5 k3 R3 o* z# T$ M0 p
! D& u+ _- |) j
9 n  M: K6 X' x  k, W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曾用名周聪华,1921年3月出生,江苏徐州市人。建国后曾在西安五曲镇五曲剧社、西安中国戏剧家协会、北平天鸥剧团、北平伪中央电影制片厂三厂担任演员。1949年进入北影厂。从影以来参加拍摄的主要影片有《小二黑结婚》(饰三仙姑)、《红旗谱》(饰春兰妈)、《革命家庭》(饰祝妈妈)、《暴风骤雨》(饰伪妇联主任)、《红河激浪》(饰四姨太)、《红雨》(饰演老中医妻)、《春暖花开》(饰小业主妻)、《骆驼祥子》(饰演接生婆)、《龙年警官》(饰女模特的保护人)等以及多部电视剧,善于塑造坏女人形象。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 `" C3 Y5 K% d$ O: j6 Z# T, |/ {
0 L. N5 g2 X6 v2 z' o* }2 k# [3 }( [1 Y: P9 B& I6 ?1 L' `
《暴风骤雨》里的大老婆
* q; D: V2 Z. M8 X8 G6 B0 F: L9 F: V" t# Y6 n9 N6 g1 o
李环,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擅长扮演地主婆形象。
" p" v) A; ^, Q6 P* e7 C/ O* o
( l3 |' W/ d; L' J1 L! ~
《春苗》里的贾月仙7 D' ]$ G: E; N: b+ j
! T, v+ l8 S: X0 V5 M" [# [
  高淬
4 G- q+ N% T7 n" c0 v: Q$ m1 h1 Q& M! l. k
  上海电影制片厂老演员。演坏女人很出彩,1975年在谢晋导演的电影《春苗》中,饰演“江湖郎中”贾月仙一角,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经典的银幕“坏女人”形象,为七十年代的观众所津津乐道。- c9 _3 Y% c  e( K( a: p) X

: @3 B8 s  h6 {3 D0 ~《黑三角》里的于黄氏
, B% Q  O4 F6 M( a3 k$ Q# f
1 q* J' ~* E/ L0 ?, b1 w  凌元+ n, ]* {/ l5 G: f

& N( J+ n: |# p% d" z
1 Q1 v: U9 w3 X, d2 v' g  1917年2月生于吉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失学,后在长春百川医院任助产士。1937年入满洲映画协会表演训练班,同年在影片《壮志烛天》中饰演母亲一角。1946年起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1951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60年在影片《红旗谱》中饰演忠厚、善良、贤淑的中国北方农村妇女的形象。1962年主演影片《锦上添花》,表演轻松自如。从影五十年,塑造了百部影片中农村中老年妇女的银幕形象,以喜剧见长。2 v0 g7 o- |# W1 o5 V1 P
( h. g8 _3 A- {- X/ S

  g4 U7 q. r7 T  e; e李亚林(1931--1998) # a( d4 K% n7 D& _% V0 S# e

9 v. y7 Q/ d7 F8 E  电影演员、导演,辽宁安东(今丹东)人。1953年毕业于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演员班。历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峨眉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调到长影。在这里,李亚林第一次参加了《虎穴追踪》的拍摄,扮演一个狡猾、毒辣但又很虚弱的特务,由此走上银幕。李亚林便连续参加拍摄,在《列车飞奔》、《芦笙恋歌》、《神秘的旅伴》、 《患难之交》等影片中担任角色。1998年李亚林因病去世,享年 67岁。' E; ~) o5 ^: z2 r8 x
+ X1 u& \" A4 W$ J! c9 v4 g
; b8 P( F* V! t; m# A
贺高英 4 I$ V( t1 j* [( D! G' Y

1 c8 K9 R; l* S3 v% _1 A  在新中国影坛,是最早出现在银幕上的女特务,大概是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钢铁战士》中,由贺高英扮演试图引诱被俘的我军张排长的国民党情报人员。在影片中,她特意脱掉军装,换上花旗袍,肩披卷头发,足踏高跟鞋,给广大观众留下了女特务形象的最初印记。0 K% U+ z# i' J5 `) G6 c! C
, n5 ^9 z2 {# z

7 X. V( y$ V% f: P5 E- b' ]. @. z于绍康(1925.9.11.-1994.5.3)6 D, t. G% N0 d# }! H, k2 P
. E3 a) ?4 X8 @5 M- {& v8 Y
  原籍辽宁大连,生于沈阳。1944年毕 业于留日预备学校文科。后从事舞台 演出。1949年入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 任演员。1956年起任八一电影制片厂 演员。曾在《激战前夜中饰演反面角色。1958年被 错划为右派分子,脱离影坛,下放北 大荒农场做农工。1960年参加话剧《 北大荒人》剧本创作。1961年主演影 片《北大荒人》。同年入北京电影制 片厂。后相继在《小兵张嘎》、《小 二黑结婚》、《大河奔流》、《一盘 没有下完的棋》、《夜行货车》等近二十部影片中饰演主要或重要角色。
0 j, I( }  {$ W. b" q7 L6 S
; a& ]/ y3 y$ G8 _7 `) q《保密局的枪声》中的刘啸尘
( D# c$ g0 s( M0 B, ]$ D, n! A9 @% [9 @' X6 _
  陈汝斌
8 x# y0 H7 O0 O- p* p' F0 W; p$ c) ~5 I9 k9 w7 ^

7 K  f2 _8 h& Z4 I5 O  演员、配音演员 ,  北京人,在北平志诚中学和中大附中读书时,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进步剧团。1950年考入鲁迅艺术学院,年底考入北京表演艺术研究所,后直接选送到东影。40多年来,他为20多个国家上百部影片的男主角和重要角色配音,如《夏伯阳》、《复活》、《蝴蝶梦》、《舞台生涯》、《神秘的黄玫瑰》等。他多次获得长影小百花奖最佳男配音演员奖和最佳译制导演奖。除此之外,在《地下尖兵》、《兵临城下》、《寂静的山林》、《黄英姑》、《保密局的枪声》、《解放》等10多部影片中饰演过角色。曾任长影演员剧团团长,译制片厂厂长。
& L/ ^) V% y& R# u4 x# O3 e" w  i( F' b) S$ S
/ j! o2 Y1 g) Z  h% n( n
$ S, `6 |2 S$ z! [! g9 n+ r
《金沙江畔》中的特派员
+ a6 I/ p* D8 L. W/ v" ]* \+ o% J
4 ]+ [9 R. l9 r1 d+ [/ v  卫禹平(1920——1988﹒3﹒7)4 W) L. j8 ~! t  `; w

2 `6 c! x, S4 R* s
4 z3 V" V2 R5 @8 o  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日本冈山。建国后,任上影厂演员,期间为《伟大的公民》、《钦差大臣》、《乌克兰诗人舍甫琴科》等译制片角色配音。1973年,调任上海电影译制厂导演兼演员组组长,执导的译制影片有美国片《大独裁者》、《舞台前后》、英国片《尼罗河上的惨案》、法国片《沉默的人》、《基度山伯爵》、《悲惨世界》和日本片《望乡》、《生死恋》、《华丽的家族》等。还为《游侠列传》等多部影片配音。$ U! }  n0 h* t# v

7 a9 R( Y+ w3 p* ], E) h, W
, ]7 g$ |5 r$ @5 V《红日》中的张灵甫
& K8 K7 V! H( w. W4 m5 n  R
9 P: y7 j4 `% T9 {  舒适 (1916.4.19-)+ b' J& R( h2 F) p+ j) J0 j

. I! `* ?3 S2 F- U" w1 k' a$ u- o9 C& |+ S: J* {
  原籍浙江慈溪。1939年 肄业于上海持志大学法律系。1938年 起从事戏剧、电影活动,曾任上海青 鸟剧社演员。后相继加入大同摄影场 、国华、金星等影片公司,主演《歌 儿救母记》、《歌声泪痕》、《花溅 泪》等影片。1942年后在中联、华影 等影片公司主演《白衣天使》等影片 。1946年赴香港,先后在大中华、永 华、长城等影业公司任演员、导演。 曾任香港电影工作者协会福利部部长 、长城影业公司艺委会委员。相继主 演《浮生六记》、《弱者,你的名字 是女人》、《清宫秘史》等影片。19 49年参与组建五十年代影业公司,并 参与导演《神·鬼·人》等影片。19 50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52年因参 加爱国活动被香港当局驱逐出境,回到上海,在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和上 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9年入浙江 电影制片厂,任导演组组长。1961年 回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在《鸡毛信 》、《李时珍》、《水上春秋》等影 片中扮演角色,并导演《林冲》、《 绿海天涯》等影片。在塑造的众多人 物形象中,以《清宫秘史》中的光绪 皇帝,《情长谊深》中的洪磊光,《 林冲》中的林冲,《红日》中的张灵甫为代表
  r9 J2 |9 h8 T
4 x  `! ]9 @! z+ P( c' i. {  P0 g& j  u9 m3 D
《乌鸦与麻雀》里的国民党军官$ n- P( ?% V# M+ k3 d  j  q9 P

2 z- N5 c2 D( C* t  李天济 (1921--1995)3 d" ]5 i8 h0 l

7 o0 u* U# W3 s. B8 O# _9 X: n" O. w& N% \7 Z
  江苏镇江人。1940年毕业于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实验学校,在校期间发表长篇报告文学《徐州突围》,此文曾在贵阳的《精忠》杂志上连载一年。1942年任中央青年剧社、中华剧艺社演员、演出主任,排演了法国萨杜的表现爱国主义题材的《祖国》,任编剧兼导演。1947年在吴祖光等人的鼓励下,写出了电影剧本《小城之春》,由费穆导演。之后又写了喜剧《逢凶化吉》。解放后,他继续探索喜剧电影的创作道路,写了《今天我休息》,成功\地塑造了人民警察马天民这一艺术形象。他因长相特别,还被邀拍过多部影片如《魔术师的奇遇》、《乌鸦与麻雀》、《阿Q正传》等。此外他还执导了《不夜的村庄》和《抓壮丁》。
0 ~1 n, q5 ?- e8 W
" _+ t- ~  V* \' k( x. y4 V5 s& ?
1 B0 r! j, C' p: e" b) c. v
《挺进中原》中的白建业
2 W: _6 `. M3 Z; g
! x1 S0 O# A# Z/ V* }4 [0 j2 p1 G  周楚
4 ~# L1 h9 o5 R, W, G! t6 p
1 z1 `$ u! I  U, b( s9 k. i& g2 R! X8 Z$ l2 L9 M
  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1918年5月出生,籍贯浙江镇海。1939年开始从事电影表演。参加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上海大同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风流天子》,饰演反面配角。此后十余年间拍摄的影片主要有《秦淮世家》(饰王麻子)、《李香君》(饰马世英)、《梅妃》(饰杨国忠)、《夜深沉》(饰刘经理)、《天字第一号》(饰黄安)、《天桥》(饰王三爷)、《红楼二尤》(饰贾琏)、《欢天喜地》(饰父亲)等,扮演反面角色为主。这一时期,他还参加了《岳飞》等舞台剧的演出。1951年入伍,历任总政文工团研究室研究员、总政文工团团员、总政话剧团演员、导演,1977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
$ r6 S$ M& z9 X% K8 d, C- O
: \; M8 Y9 a7 B$ `3 a- r3 Q& p1 J
3 E! i- ~- E0 @- u6 j《林海雪原》中的栾平2 Q; ^( Q9 u$ g7 l* X/ k- f
9 K/ F) ]" N' T
  杨成轩
# t% W' I, J3 q  N  j3 e3 |2 Z7 U
- |) v9 e% D$ J* A1 [4 c
  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演员。1927年8月出生于吉林省九台县,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师宣传队员、副队长、队长,1950年进入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学院导演系学习。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总部话剧队队长,1958年调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当演员。曾在话剧《杨勇立功\》中饰杨勇并获奖,《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中饰联络员(获奖),《大势所趋》中饰主人公,《霓虹灯下的哨兵》中饰连长;在故事片《分水岭》中饰救火老汉,《回民支队》中饰哈少福,《林海雪原》中饰栾平,《夺印》中饰陈广西,《战上海》中饰国民党军官,《秘密图纸》中饰三轮车工人等。还导演过话剧《比翼齐飞》和军教片等数部,创作过话剧和歌词,并在文工团汇演中获奖。他善于挖掘人物内心世界,表演含蓄深沉、朴实。因长期积劳成疾,不幸于1976年逝世,享年49岁。
% t! c* o& _. u* ~3 f5 I! y; j
4 M. Q0 f  v8 E$ T3 X" E' `! t' x) J: j. O7 z0 P
《金光大道》里的张金发
3 j5 A$ _9 N, S: @- ]7 @' |1 n! Z5 [  m# k9 j, a/ ]
  马精武9 q  H$ M5 w8 T' ?# ^/ Y* x! T' K8 v2 Y

4 O) d5 C" [, e, ~        生于新疆乌鲁木齐。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后留校任教。先后在影片《风从东方来》、《艳阳天》和《金光大道》中饰演角色。1981年导演影片《端盘子的姑娘》、《被跟踪的少女》等。1986年后编导电视连续剧《西厢记》、《马周艳遇》等。# [7 o& B5 L. v/ N3 p: c
1 X( Y* k. V$ [6 Q6 V  Y4 N
" Z$ B# r! [6 S! W& `
《六号门》中的马金龙8 S0 v2 ~' ~3 l& G
0 G' I0 `& A. g. t0 |
  谢添 (1914.6.18-2003.12.13)
& O4 c% |; n1 p+ k& q- s& \0 I8 T/ R1 j1 ^
5 O& I. q) Q7 X9 H# Q! z
  原名谢洪坤,曾用名谢俊。籍贯广东番禺,生于天津,父亲是铁路员工。早年就读于天津英文商务专修中学。1933年在天津开始业余话剧演出。1936年参演《马路天使》。1949年之后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他曾主演电影《林家铺子》等多部影片,也经常饰演反面人物。1959年开始做导演,导演了《水上春秋》等。1980年,在第三届“百花奖”评选中,谢添因《甜蜜的事业》而荣获“最佳导演”奖。1981年,在第四届“百花奖”评选中,他导演的《七品芝麻官》荣获“最佳戏曲片”奖。1982年,谢添成功\将老舍的名著《茶馆》搬上了银幕,获1983年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和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特别奖。1989年因导演的电视连续剧《那五》获中国电影制片厂优秀电视剧一等奖。( U* g' h; G" @% A+ x* J5 n

" m. A, T! ~" }4 r2 [( y# l# i; d5 y
《停战以后》里的美国谈判代表
* z; V7 X! r/ B* e2 C8 B( ~* g1 z4 M" N8 o' l
  谭宁邦(GeraldTannebaum)(1916∼2001)
0 p4 y. u* g' }, B/ t2 Y5 U, V$ C! m. O
1 D# B- `' ~- u
  美国人。原名杰拉尔德·坦纳鲍姆。生于美国巴尔的摩市。中国福利基金会总干事、中国福利会顾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军服役,先在军队报纸《战争中人》任编辑,后在军队无线电台设在好莱坞的总部担任节目制作人,主编《军队无线电台回放》月刊。上尉军衔。民国34年(1945年)被选为军队无线电台成员到中国重庆及中印缅战区司令部工作,建立“军队网络(中国部分)”任副主任,同时担任上海XMHA电台指挥官。民国35年4月在中国从美军复员,加入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公关部当记者。同年7月1日任中国福利基金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总干事,兼任战灾儿童义养会中国分会总干事。中国福利基金会改组为中国福利会后,任中国福利会顾问。1962年为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根据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原著改编为儿童剧《哈克贝利·芬历险记》。7 Z  x6 V8 o" P3 c9 q7 p
  谭宁邦在多部中国电影中演出了外国人的角色,包括《白求恩大夫》中的白求恩、《林则徐》中的英国鸦片贩子宝顺洋行经理颠地、《风暴》中的英国驻汉口总领事和《停战以后》中的美国谈判代表等七部影片。由于他拒绝演出反派的美国人,因此戏路受到限制。
8 g% @: v! _4 Y* C, m5 Q- R& i  J5 s5 H) j& Y5 g" }; e7 T8 v
  谭宁邦还参与了多部中国影片英语版本的工作,包括翻译中国用英语译配解说的第一部影片舞剧片《宝莲灯》,为电影《聂耳》配音,翻译解说《小蝌蚪找妈妈》等。' C: }, l3 N) I9 p' R
8 [7 V5 _4 k3 u1 `
  他也是最早向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推荐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的人,因为米勒说过中国是共产主义国家中最自由的。1983年米勒到中国执导了他的剧作《推销员之死》。
& N$ H5 {! Q3 y, q: L) a9 ?+ i5 Y, j+ w; W* K
  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谭宁邦担心被冲击。1972年中美建交之后谭宁邦携妻子回到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塔巴巴拉定居,在几个大学教授国际关系,1987年退休。老年之后患帕金森氏症。2001年在加州病逝。& b. |  K- Z: b8 c+ ?' T
6 s, V. J3 i$ ?3 S6 D

, c8 {7 S) n0 T4 P《平鹰坟》中的老地主. k) U3 _) J0 b& M
3 l- P' A( ~0 O( y+ V# _' a0 {
  乔奇(1921—2007.6.29)# ]% }" K' M/ g; X( \

) B" x5 |  o0 _- f! u* @4 I* Q0 S: u1 q+ [2 b$ V# c
  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曾担任上海市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委员。6 E- F: K! o# \. W
* B. `' z' y% ?, B4 b: o

# Y! U6 e. f6 Y/ B4 C  1939年参加中法剧社、上海剧艺社任演员工作。在话剧《原野》、《阿Q正传》等剧中参加演出。1941年演出了《桃花湖》、《地老天荒》、《红泪影》等电影。1942年起参加上海艺术剧团,担任《钟楼怪人》、《秋海棠》等话剧的主角。1945年曾演出《雷雨》、《蔡松坡》等话剧以及电影《天罗地网》、《国魂》、《海茫茫》等。1949年后,拍摄电影《生命交响曲》、《影迷传》、《有一家人家》等,以及话剧演出《法西斯细菌》、《俄罗斯问题》等。1951年10月参加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了《日出》、《无事生非》、《中锋在黎明前死去》等话剧。1976年“文革”后演出了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鉴湖女侠》等话剧以及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子夜》、《苦恼人的笑》等。1985年赴日本及香港演出《家》,扮演了高老太爷这个角色。曾获上海市教委艺教委市优秀艺术工作者奖。自己最满意的影片:《苦恼人的笑》。
) s6 N$ K, R& f7 X! a) h. Q* j
2 S* @7 o2 G" \, w* @. @+ ~9 Q+ C; u" w* r$ V* r. A* t
《静静的山林》里的李文英) |6 z( z& X) }' n# _
4 O+ v8 g; u0 u, W
  白玫5 b* @% e! N/ s8 x
1 R" l! I" [1 ^0 U# E6 L
: ~  \8 S( i- S2 O
  四十年代从影的著名演员,解放后在长影主要从事译制片配音工作。因年龄关系,参演的影片数量屈指可数。1956年,白玫与“英俊小生”王心刚一起联袂主演了反特故事片《寂静的山林》,在影片中她扮演的女特务李文英从海外回来,潜入东北某市进行拉拢、腐蚀干部、物色和发展新特务,准备里应外合,共同制造反革命事件。这个女特务外表伪装进步,内心却十分反动,根深蒂固的仇视和反对新生的共和国政权。可贵的是,白玫在塑造这个女特务形象上,首先把女性特有的柔情表演得丝丝入扣,她在与分离多年的幼子相见时所流露出的母爱情怀,真实自然,也是这个人物的亮点。而白玫在与男主角王心刚的对手戏中,又把一个女人的柔情蜜意,表演得非常得体到位。应该说,白玫演的李文英,一改那种“脸谱化”女特务形象的外在张扬,细腻地显示出一个女演员对角色的渗透力。
0 |1 V5 v; l6 V" C6 ]* W5 M- C
/ P& C' E7 \6 t2 S" b) b+ ^( n% i' w9 g" A* U
《冰山上的来客》里的假古兰丹姆9 _8 c& Y  ?1 f$ E9 J, k

1 V" e8 e$ C. @; P5 p$ }+ y' f  谷毓英; C9 U7 u* t) F& g& [; b  H
# }% d# J# Y2 C# `
2 q3 v+ X" A9 r; l  J
  以惊险样式和鲜明民族抒情风格见长的反特故事片《冰山上的来客》,故事背景设置在新疆边境线上,由边防军战士寻找昔日恋人为主线,引发出甄别真假古兰丹姆的悬念。影片在反特“另类”区域的成功\尝试和突出的艺术特点,使其成为同类题材电影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假古兰丹姆的扮演者是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谷毓英,长相很有少数民族特点,其实她是汉族人(事实上是俄罗斯和中国混血儿)。她在影片中演绎的女主角,是一个身穿民族服饰的女特务,主要通过夸张的形体动作和复杂的面部表情,完成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后来,谷毓英也仅仅参演了《天山歌声》等为数很少的几部影片,八十年代初中期就已经移居国外(一直在新疆话剧团工作,文革期间因为曾扮演女特务又加上自己特殊的血统和出身深受迫害,白白荒废了宝贵的艺术创作时期,后来一家人移民澳大利亚)。3 F) ]3 P) a3 [3 y/ _2 O
+ M) N2 y7 m7 G- N( I: j) n& J

7 W1 @. s9 y, W6 T9 @《羊城暗哨》里的梅姨  s3 g$ p6 R* `6 A) o6 I7 I

+ X4 Z% \& [5 D9 [5 B  梁明
( ?" n5 w2 t0 Y" i8 Q/ s2 U0 \) ^# u. x2 L. G2 Q
    上影厂的知名演员,以专演“老旦”见长,她出演的女特务“梅姨”,在影片中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以慈眉善目的女佣人身份出现,直到影片结尾处才原形毕露。故此“梅姨”的神秘,先天赋予了这一角色以极大的可塑性。从佣人的朴素着装,到外逃时身穿旗袍,人物性格的变化随着衣饰变化而转化,梁明准确地把握了这一转变,将人物做女佣时的内敛到阴谋破产时的张狂,清晰地表现出来。3 Q5 \. `( T0 N; p0 R

9 N4 U* `  y; M# v1 V: l5 A& u
, q+ ^- g  K$ [$ L《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柳尼娜
2 j: a6 z, P1 l' [; u7 V$ p' e! g5 \1 G, g) H
  陆丽珠
) g. k  H7 S3 I$ y6 k出生于北京的陆丽珠原名于淑珍,解放前即考入北平唐槐秋领衔的新中国话剧团,期间在《茶花女》中扮演欧兰普,《家》中扮演瑞珏,并和孙道临合作主演《梅萝香》;南北影星车轩,蒙纳,徐枫等合作演出《日出》,《雷雨》。解放后加入北京实验话剧团,曾饰演话剧《原野》中的金子,《啊Q正传》中的吴妈,《秋海棠》中的罗香漪,《我的一家》中的陶承,《啼笑因缘》中的沈风喜。一九六零年随团调到大庆,一九六三年以后又随团调到河南与郑州市文工团合并成立郑州话剧团,这期间在《夜店》饰演赛观音,《胆剑篇》中的西施,《千万不要忘记》中的姚母,《丰收之后》中的赵五婶,特别是在《钗头风》中的唐惠仙,备受观众赞赏。

回復樓主 親!! 現在是後半夜!妳失眠啦?餓啦?通宵加班?還是想WK啦?

 分享同時學會感恩,一句感謝的話語,就是最大的支持!  歡迎交流討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c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言論的方式運作,WK論壇對所有言論的真實性、立場及版權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言論只代表發佈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務必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言論」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言論,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內容出現「真實性、立場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論壇有權刪除任何言論(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SiteMap[網站地圖]

發表新帖 返回頂部